讀後感分享:
這本書的作者叫做謝智翔-Terry,是位土生土長的台灣人,卻能夠通曉25種語言,並精通其中7種,人稱「多語達人」或是「多語神人」。這本書是閱讀群裡的人推薦的,會有興趣也是因為我本身也對學語言很有興趣,目前已精通英語,正在進修法語,未來若時間能力許可,也想學學日語和其他歐洲語言......不知為何歐洲語言對我很有吸引力,覺得講義大利語的男人好性感。(OS:看黑道律師文森佐的後遺症?......沒辦法宋仲基實在太帥了。)
這本書提到了許多語言學習的迷思,像是「同時學一種以上的語言,並不會讓其他語言能力退步」、「學語言是本能,沒有所謂的『語言天分』」、還有「一定要出國才能學好語言」.....等等的,對這些迷思都提出了新的見解和觀點,並且也提出打破傳統學校教育制度的學習法-不背單字、不背文法.....等等。
作者分享他提倡的「沉浸式學習法」,看完整本書,我覺得這個方法的重點在於「自己創造環境」、「心態」還有「用語言而不是學語言」。「自己創造環境」這其實有點老梗,不外乎就是逼自己去尋找和外國人交流的機會,而不是自己悶在房間裡苦讀,他的重點在於「語言是用來說的,而不是用來學的」,不過這本書對在本國或是國外的人都提出了許多實際上可以執行的方法,例如:沙發衝浪、語言交換、打工換宿、青年旅店......等等的資訊,也講解了很多執行上的細節和會遇到的困難,對於想實際找外國人交流,又不知從何做起的人來說,這本書還蠻實用的。
有一個讓我認為比較有意思的方法是,使用「目標語言」做有興趣的事情或是學習其他技藝,舉例來說,想要學的語言是英文,有興趣的事情是看影集、看電影、打電動、做運動、做菜,那就尋找「找外國老師(或外國youtuber影片)學做菜」、「看英文電影」、「把電動遊戲改成全英文」或是「找個外國朋友(或找外國youtuber影片)陪你一起做運動」這樣的機會,或甚至是,把兩種想學的語言混在一起,例如:在全英文環境學日文、或是和法國朋友討論日文......等等,簡單來說,就是把學習的重點放在「其他技藝」,而不是「語言」上,而且要抱持著「聽不懂就算了」的心態,把焦點放在當下的活動上,事後再拿疑問去請教人,若總是太執著在每一個不懂的單字和文法,就失去學語言是用來「溝通」的重點了。
我不會說這本書是百分之一百的實用,畢竟每個人適合學習的模式、習慣、生活上的限制都不同,不過若是對語言學習有興趣的人,還是很推薦這本書,相信你仍然可以在書中找到對你有幫助的建議,或是從中得到一些不錯的想法。
其他個人想法:
這本書的最大重點就是要身體力行去找母語人士交流,不過說真的對我這種已婚的上班族來說真的是很困難啊><,工作、家庭.....加上我又愛看書寫東寫西....要花額外的時間和開銷去找語言交換、找外國朋友、住青年旅店等等的行程實在是很奢侈的一件事......。我個人的目標只放在偶爾可以炫耀個幾句外語、帶家人出國玩的時候可以用外語點菜、日常交流,還有可以閱讀外文書、看看外國電影就好了(聽起來很全能的目標XD),我想我可以開始試試看每周安排固定時間看法文及日文電影,既然書上說同時學多種語言不衝突,重點是「沉浸式」的環境和「放輕鬆」的心態,那我就來驗證看看XD,再來和大家分享~
書籍個人評比:★★★✰✰
當然對書籍的評分是很主觀的,也很歡迎有不同想法的人一起交流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