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天防者IV:無畏者》最終戰役,也是回歸自我的旅程

讀後感分享:

在第三集中,主角思蘋瑟曾深入虛無空間,探索自我、覺醒能力、並逐步接近星魔之謎。而來到系列最終章《天防者IV:無畏者》中,她終於回到了母星「狄崔特斯」,雖然重返故土的感覺令人欣慰,但她已不再是那個單純渴望戰鬥、努力靠飛行來證明自己的女孩。她越來越失控的超感能力為她帶來了諸多不便,也令身邊的人感到憂心。而在歷經多場戰鬥與心理衝擊後,思蘋瑟此刻正面臨嚴重的身分認同危機,而同時,她也即將與同胞們一同迎來與星盟的最終戰役。

 

思蘋瑟 v.s. 布蕾德;面對「標籤」的兩種路線

在這集中我感受比較深刻的,反而不是星際戰爭的磅礡場面本身,而是主角思蘋瑟與另一位神秘人類布蕾德,對於「被貼上標籤」這件事的不同反應。兩人同樣都在童年遭遇創傷,被強加某種身分認同,但卻選擇了截然不同的道路:布蕾德選擇活成他人所定義的「武器」,她想證明別人說的沒錯,好讓她受過的所有痛苦都有意義、有價值;而思蘋瑟則是拚了老命地想證明大家說錯了,不願被「懦夫之女」的標籤給限制人生。她努力地讓自己更堅強、更果斷、逼自己勇敢、充滿攻擊性.....等等,試圖脫離那個被定義的形象,最後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雖然思蘋瑟這樣的努力看似依然活在他人的框架與評價裡,但我認為至少是朝「更好」的方向前進。因為他人所貼的標籤大多都是負面的,因此努力去否定這些標籤,反而促使她朝「相對正面且積極的」方向前進。而在這個過程中,雖然難免遭遇挫折或迷惘,但她也會有較大的機率遇到願意支持她、幫助她的人,一起陪她走過低潮、調整腳步、修正方向。

相比之下,布蕾德所選擇的路,雖然在邏輯上來說似乎是合理的,實則是一種逃避與自暴自棄。為了讓痛苦顯得「值得」,她選擇順從他人給予的定義,將自己活成「標籤」本身。這在我看來,更像是一種創傷補償式的鴕鳥心態。因為會選擇這條路線,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害怕承認「這些創傷沒有意義,我只是無端受苦的受害者」。於是她透過認同標籤,試圖讓這些痛苦變得有價值,藉以說服自己遭受的一切都不是白費。

兩人在面對「被貼標籤」這件事上,呈現出兩種完全不同的創傷處理路線,各自朝著相反的方向前進,一個是證明大家說的沒錯,好讓傷痛合理化;另一個則是證明大家說的是錯的,試圖擺脫標籤的枷鎖。這段對比,也讓我不禁思考,在我們自身的生命經驗中,是不是也曾經因為想替痛苦找個意義,而不自覺活成他人定義的樣子呢?

 

第四集結語

從第一集的母星「狄崔特斯」、第二級的星界,到第三集的虛無空間,整個《天防者》系列的世界觀一路擴展,在最終篇將焦點回歸到母星「狄崔特斯」這個起點。也回到了故事的根本核心:歸屬、認同與選擇。歸屬與認同的癥結點在於你是誰、你來自哪裡;而選擇的意義則在於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是否能不被他人定義,活出自己想走的道路。

儘管這是一部明顯偏向科幻題材的作品,與山神以往的奇幻風格有所差異,但無論是與星盟的最終戰役,還是人物內心的糾結與衝突,都依然保有布蘭登.山德森一貫的敘事魅力:你永遠猜不到接下來會發生什麼,而每一次的轉折,都伴隨著角色的蛻變與成長。

就我個人而言,與山神的其他作品相比,我還是比較喜歡他筆下的奇幻世界。但我依舊佩服山神的寫作功力,能將許多發散的劇情線收尾得恰到好處,許多熟悉的角色陸續回歸,在情感與劇情上都有圓滿的交代。整部作品不只是一場太空冒險,更像是一段跨越青春與成長的流程,它有熱血,有殘酷的現實,有深層的反思與哲理,也有壯闊的戰鬥場面。最後也迎來還算溫馨與完整的收尾,為這趟跨越宇宙與虛無的冒險劃下圓滿的句點。

 

 

套書個人評比: ★★★✰✰

當然對書籍的評分是很主觀的,也很歡迎有不同想法的人一起交流喔~

 

延伸閱讀~布蘭登.山德森作品分享

《迷霧之子》不專業書評及感想

《迷霧之子:執法鎔金》不專業書評及感想

《諸神之城:伊嵐翠》的不專業書評及感想

《皇帝魂》的不專業書評及感想

《審判者傳奇》系列套書的閱讀分享

《破戰者:上》《破戰者:下》五彩繽紛的魔法國度

《無名之子》擁有光明力量的盲眼歌女,對上與惡魔交易的莊園之主

《軍團:布蘭登山德森精選集II》您......準備好再次人格分裂了嗎?

《迷霧之子:執法鎔金:謎金》重溫迷霧之子的迷人世界;執法鎔金精彩大結局

《陣學師》再次腦洞大開,粉筆就是武器!欸不會畫畫的我感覺會很慘

《天防者》從天空開始的成長故事

《天防者II:星界》當敵人有了臉,戰爭的定義將不再一樣

《天防者III:超感者》當AI越來越聰明,會發生什麼事?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olly Lin 的頭像
    Polly Lin

    波麗與書的小天地

    Polly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