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以下書籍讀後感分享可能會有小雷,若不想被破壞閱讀的樂趣,還是建議看完書後再來閱讀~
一切故事,都起源於一本沒人讀過的書,出道作暢銷全球的作家茵嘉.卡爾森,在第二本書籍即將出版的前夕,一場大火燒光了存放在倉庫的書籍,茵嘉與她的編輯,通通付之一炬。時光回到現代,主角在茵嘉的美術館展覽場巧遇的一位老婦人,居然可以完整說出那從未出版的第二本書中的字句,女主角便開始了一連串的調查。
書中透過視角的切換,穿梭在1930年代及1986年(現代),在主角追尋真相的同時,茵嘉的故事也一幕幕在書頁中展開,由兩段時間線的故事共同推進劇情;故事題材很吸引人,但可惜的是,追查線索的過程比較平舖直述,雖然也想跟著主角找尋到真相,但並沒有那種好奇心被勾起來的感覺,也沒有追查線索的緊張刺激感;而且,總覺得有些追查過程及細節有點交代不清,留下了懸而未解的謎題,例如,我始終看不懂,海倫的失蹤和瑞秋的爸爸到底有甚麼關係?而且究竟為什麼要放火,德裔美國人、納粹勢力、挺歐洲立場、法西斯主義等等的歷史背景關係,也沒有一些註解或是說明,搞得我一直對放火的關鍵原因霧煞煞,最後也沒講明,我只能把它理解成某種陰謀論。
我在書中看到的第三個小疑問:瑞秋想起數年前父親給她的建議......某個溫暖的晚上,一名父親認識的男子與不是妻子的女人去划船。幾天後,大家發現他們腫脹的屍體被沖上岸,眼球被食腐動物吃乾抹淨。父親告訴瑞秋,如果你碰到這個狀況,逆著水流游只會耗盡體力。你要順著水流流勢,飄浮起來。--- P.247-P.248
這段到底是甚麼意思?這段我重複看了幾次,還是不懂作者想表達什麼?(希望如果有人知道可以告訴我😅)
其實感覺得出來作者想要在追查文學懸疑之外,增加一些些浪漫的愛情元素,但我覺得不太成功😅,角色的形象刻劃不鮮明,互動也不深刻,到後來我甚至忘記男一的存在,況且我也不太理解女主角做的一些選擇和決定.....雖然故事最後的反轉令人吃驚,也算是有了一個不錯的好結局,只是......想想還是覺得很奇怪.....喜歡男一,但又和想擺脫的舊情人男二合作,然後又有點反悔,想要阻止人家,總之我覺得女主角的態度反反覆覆......
P.S. 德裔美國人同盟、德裔美人同盟......兩個詞彙交叉重複出現了好幾次,一直讓我搞不清楚究竟是印刷錯誤、校稿沒校到、還是有意而為之?當然一本書字很多,難免有錯字或少字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寫錯會寫錯那麼多次嗎?印象中看到至少五、六次了,總之這兩個詞彙一直讓我很混淆......
書籍個人評比: ★★✰✰✰
當然對書籍的評分是很主觀的,也很歡迎有不同想法的人一起交流喔~
其他:
另外,還是分享一些書中很喜歡的句子
讀書是時光旅行、太空旅行、調劑心情的藥物,也是心靈融合、心電感應、前世回溯。她無法理解怎麼有人能站在這兒,卻感受不到書中的魔法。--- P.52
他用指尖攤開書頁給她看,「這不只是故事,而是......了解世界的方式,從一個人傳給下一個人,並且在傳承的過程中改變每個人的人生。重點是氣味和觸感,書是能對我們說話的藝術。」--- P.74
她小的時候,父親偶爾會說,重點不是工作的本質,而是做任何工作的態度,這會向世界展現你的性格。--- P.84
除非去過一個地方以上,否則你永遠不知道自己屬於世界上的哪裡。--- P.238
「我活了這麼久,得到的結論是,」她說,「認識任何人都是莫大的榮幸。」--- P.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