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分享:
我在圖書館找到了一本很獵奇的書,這本《喪屍腦科學》是由兩位喜愛看喪屍片的神經科學家所寫的,本書利用「喪屍」這個娛樂題材,帶領讀者認識我們人類的大腦是如何組成又是如何運作的,哪個部位控制了何種行動,哪個部位又主導了身體的何種行為,舉例來說:《活死人之夜》的喪屍動作遲緩,缺乏流暢、協調的動作,但一般性的動作規劃與執行是沒有問題的,以腦科學的角度來看,小腦主要是控制運動神經與反應神經,這些喪屍的小腦功能明顯衰退,但皮質運動區和基底核通道應該是相對完整的。而在《28天毀滅倒數》內的跑得超級快還可以翻牆的喪屍,就是小腦特別發達的喪屍。
剛開始在閱讀時,發現書中會有些困難的專業術語,例如:神經元、皮質區、基底核、額葉等等大腦內的細胞或神經名稱,雖然書中都會有相對完整的解釋與說明,但畢竟我並不是該領域的專業人士,有些部分也沒辦法完全弄清楚,不過後來我改變了想法,相信只要保持開明開放的心態,就能從書中獲得對自己有幫助的養分,有些部分即使不完全理解也無所謂,真的有興趣的詞彙或病症再特別去查詢就好。
改變心態後,發現這本書其實有蠻多有趣的內容,也從中學到了很多有意思的資訊,書中不只連結到喪屍電影,也穿插描寫了許多科學案例、真實事件、或是自然界的真實物種,下面分享一些我從書上看到,再自己去網路上科普的小知識。
大腦的形狀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為什麼大腦是長這樣?為什麼好像皺皺的?」,我是想過啦,在書上看到,原來是因為大腦細胞太多,頭骨放不下所有的大腦細胞,所以細胞組織就會像沙皮狗的臉一樣,層層疊疊成一團的擠在那裡,盡可能壓縮自己,才會看起來很多皺褶。
海豚和鯨魚會溺死
我現在才知道原來海豚和鯨魚會溺死 (會不會其實以前生物老師有教但我忘了?),因為海豚和鯨魚不是魚,而是哺乳類動物,牠們是沒有腮的!那問題就來了,不能在水下呼吸的牠們,要怎麼在水裡睡覺而不會溺死呢?這在書裡有了答案,牠們是從來都不會「完全」睡著的,相反的,牠們一次只會讓一半的腦「休息」,而另一半的腦則維持清醒,這種睡眠模式稱為單半球睡眠,若牠們的左眼閉上休息時,就是牠們右半邊的大腦在睡覺,而左半邊的大腦保持清醒,反之亦然。接著牠們就會游到水面換氣呼吸,否則牠們真的會溺死。
詭異的生物-海鞘
在書上讀到這個詭異的海洋生物-海鞘,牠的一生就是從幼年階段開始尋找棲息地,直到牠找到一處適合棲息的岩石,周圍可能會有大量的有機食物流過,牠就會臉朝外的附著在岩石上,然後就坐在那裡,等到這隻小海鞘長大了以後,牠就會把自己的大腦吃掉。(對,你沒看錯,吃掉。)
我去網路上Google了這種神祕生物。
圖片來源: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543681
圖片來源: https://dullmao.com/world/show-23.html
圖片來源: https://pse.is/5qgnwa
牠們是不是長得很靈異!而且還會發光!我從書中看到這段後,就一直蒐尋海鞘的圖片,真的覺得大自然好奇妙!居然有這麼神奇的生物!
奇聞軼事-麥克雞
這個麥克雞指的不是麥當勞的那個麥克雞,而是1930年在美國一個農場裡叫做麥克的雞,有天牠的頭被主人砍掉了,但主人砍頭的時候瞄偏了,意外留下了麥克的腦幹,由於腦幹控制的是基本的生存功能,例如呼吸、心跳速率、反射等等,而麥克這隻無頭雞就這樣意外地活了下來,而且還活了很久。這奇聞軼事是真實發生的事件,大家可以去查詢這隻世上最有名的雞。(我怕在這裡分享無頭雞的照片會太血腥)
而無頭雞麥克的名聲傳開後,引發了一波「雞砍頭模仿潮」,但是沒有一隻活超過一或兩天。讀到這裡的時候,我心裡只想說:「那這些莫名被砍頭的雞也太衰了吧!」
除了上述這些小知識以外,書中還有許多讓我很感興趣的詞彙和主題,例如:異手症(無法控制其中一隻手的病)、科塔爾妄想症(相信自己變成了喪屍)、臉部識別變形症(患者眼中看到的臉孔都是扭曲的)、俗稱「喪屍真菌」的冬蟲夏草......等等,許多書中提到的事物都忍不住會讓我驚呼:「傑克,這真是太神奇了!」整體來說,我覺得學到蠻多有趣的東西的,加上與「喪屍」這個娛樂題材連結,使得整本書不會太過於枯燥乏味,是本兼具娛樂性與知識性的腦科學書籍,而且很適合喪屍迷閱讀喔!
書籍個人評比:★★★★✰
當然對書籍的評分是很主觀的,也很歡迎有不同想法的人一起交流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