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LINE_ALBUM_老婆的書_240515_2.jpg



讀後感分享:

前陣子因為有些心情不太好,就找了一堆關於焦慮、憂鬱、情緒的書籍來看,從圖書館借了這本《你可以生氣,但不要越想越氣》來看,這本書只有200多頁,文字淺顯易懂,十分容易閱讀,我花了約兩天的時間看完。

這本書解釋了何謂「情緒」和「情緒化」,以及人會變得「情緒化」的原因。簡單來說,情緒本身是沒有對錯的,情緒的存在是為了保護我們的心,使我們可以對於周遭發生的事物產生反應。

情緒的產生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但我們不一定要受情緒而左右。

而「情緒化」就是一種過度又偏離目標的自我防衛,「過度」是由於被情緒控制住,無法冷靜的應對與行動而導致反應激烈,而「偏離目標」就是指「方向錯誤」,也就是說,做出這些行為原本是為了保護自己,結果反而完全沒有發揮保護的作用,舉例來說:因為感受到不被尊重,所以情緒化地對下屬暴怒發火,結果反而更得不到部屬的敬重,還會被下屬冠上「脾氣差又難以相處」的臭名。

所以究竟要怎麼避免陷入「情緒化」的處境呢?第一步,接納並坦承自己的情緒。在我們成長的環境中,似乎總是被教導著要「否定自己的感受」,不能害怕、不要那麼容易往心裡去、不能哭、不要那麼小題大作......等等,似乎應該要一直都很正面,所以許多情緒在產生時我們就會下意識的壓抑,並告訴自己「不要這麼脆弱」、「不要這麼容易受傷」、「不要這麼愛生氣」...,導致這些情緒沒有被好好的重視,這本書教導我們的第一步,就是理解並告訴自己「我有這些情緒是很正常的。」並承認「我受傷了,我很難過。」或是「我很在意!」

「情緒本身是沒有對錯的。相反地,「重視自己的情緒」,才是讓自己不會陷入「情緒化」、「被情緒綁架」的重要前提之一。」---P.20

而我認為「表達」是這本書中不斷強調的一個重點,在接納並坦承自己的情緒後,如何「正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情緒是第二個重要的課題,如果是用發脾氣、摔東西、大吼大叫、怒罵...的方式來表達(發洩?),對方反而會感到莫名其妙,也會讓對方更不解你想要什麼,並因此在兩人之間產生隔閡,成為溝通的阻礙。將自己內心感到不安、寂寞、受傷的心情試著傳達出去讓對方知道,也能促進兩人之間的關係。

「坦承自己的情緒並確實傳達,才不會破壞關係。」---P.32

「與其『發飆』,『說明』更容易達成目的。」---P.56

而我很喜歡作者提到的一點---「不用說也應該知道」的成見,是阻斷溝通的大敵。這是我們很多人都會犯的錯,每個人都背負著各自的理由與壓力,在完全不同的家庭環境下成長,沒有人應該要知道「你所認定的理所當然」,若總是抱持著這樣的想法,當事情不如自己內心中的期待發展時,就容易爆發「情緒化」的反應。

以上是我整理出書中讓我比較印象深刻的內容,書中提出了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案例,來佐證作者的觀點,除了教導讀者如何避免陷入「情緒化」的處境,也描寫到在遇到他人「情緒化」的狀況時該如何應對,並保護自己的心不要受傷,確保自己不受對方的情緒影響。作者提出了一些簡單且在生活中實際可執行的轉換想法練習和指引,雖然不一定適用於所有的情境,但我相信若在生活中常常受到「情緒化」而困擾的人,還是可以從這本書找到一些對自己有益處的建議。讓我覺得比較可惜的是,書中的案例有點過於淺白,感覺都是點到為止而已,沒有真的很多很深入的解說和分析,但當作通勤或是睡前可以輕鬆閱讀的休閒書籍,還是很不錯的。

 

書籍個人評比:★★★

當然對書籍的評分是很主觀的,也很歡迎有不同想法的人一起交流喔~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olly Lin 的頭像
    Polly Lin

    波麗與書的小天地

    Polly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