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分享:
作者是日本知名的部落客,單身時每月生活費只有8萬,結婚後每月僅花費13萬日圓的生活費與妻子過著平凡自在的生活,在部落格內分享與妻子兩人的簡約生活。剛開始蠻喜歡作者的理念,鼓勵讀者不靠豐裕的物質生活也可以讓日子過得很充實快樂,不需在意他人的眼光,努力照著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來過活,但是認真讀完這本書後,我個人對作者的生活態度是持保留態度,我認為作者說得好聽點是過上了「自己理想中的生活」,實際上就是沒有野心、上進心、遇麻煩與壓力就逃避,並且過於安逸於現狀,也對未來沒有任何規劃和目標。
簡單說明作者的理論,作者認為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反而要花更多錢來和朋友聚餐訴苦聊天、撫慰心靈、抒發壓力,所以只要避開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就能減少生活上很大部分的開銷,所以他選擇辭去一般公司行號那樣有穩定薪資的工作,探索其他副業,靠少少的錢簡單過生活。而「靠少少的錢度日」的方法是,先算出可以過生活的最低限度花費在哪裡,舉例來說:一個月都靠自己煮、午晚餐都吃最便宜的便當或飯糰、早餐只吃麵包、改騎腳踏車(還是乾脆不出門?)......等等的方法,再排除一切娛樂以及任何額外的消費,只有水電瓦斯房租電話費等等的基本費用的話,一個月只要花一萬五千塊(我隨便舉例的)就能活著,那一個月就只要賺一萬五千塊就好了(OS: 認真嗎?)。如果一個月想賺三萬五(一般薪資),那可以選擇的工作就很少,還會有很多不喜歡的工作,但是如果一個月只要賺一萬五就能活,那可以選擇的工作就很多了,找兩個打工兼職也可以達成「活著」的生活目標,還減輕了很多壓力,而作者維持簡約生活的理論大致上就是這樣:以最低限度的標準過活。
但是我認為作者過於強調「他不喜歡做的事」,卻在「他喜歡做的事」上面沒有太多著墨,所以才會讓我有種胸無大志、沒有人生目標的感覺,作者喜歡做的事情,就是「不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若要將作者的理念套用在自己或是我身邊的人身上時,就不免會產生很多疑問和矛盾,例如:「與同事交流合作、應酬談話有時候會讓我很有壓力,是我不喜歡的事情......但如果我理想中的自己是在職場上成為有影響力的主管職,那培養與同事之間的溝通能力,不就是一條必經的路嗎?」或是我想到的第二個例子:「坐在辦公室看文件、整理資料不是我喜歡的工作......但如果理想中的自己是成為厲害的律師(or檢察官?)那閱讀大量的案例、或是法律相關文件、查找資料等等的,不就是成為法律相關職業一定要克服的事情嗎?」我認為不管是什麼工作,都難免會有不喜歡或是感到有壓力的部分摻雜其中,有些挑戰與痛苦克服後便能讓自己成為更好也更有能力的人。而作者的選擇是,為了避免工作上不喜歡的事情,遠離煩惱與壓力,直接放棄現有職位,靠著打工或副業來度日。
而這樣的生活態度也體現在買家具這件事上,例如作者認為買了沙發就要花時間清理與打掃,反而增加生活中的壓力(OS: 懶得打掃?),壞了還得花錢換新的,如果當初買沙發的用意是「放鬆地享受悠閒時光」,那換個角度想,沒有沙發反而空間更大,也可以在空曠的地板上「放鬆地享受悠閒時光」,所以沙發就因此變成非必要品了。簡單的說,就是將幸福的標準降低。
作者也提出了許多節省開支的方式,不過有些想法我實在是不敢恭維,例如:「想要的東西自己動手做就好了。」但問題是......我想要的東西做不出來啊XD!或是「喜歡的家具已經用到舊舊爛爛的也堅持不換新」,原因是功能越齊全的新家具,不一定會帶來快樂和方便,反而會為了維護保養清潔而耗盡心力(OS: 所以就是不想打掃嘛......),所以能用的東西就繼續用,避免不必要的開銷。還有「約會都是散步和自己做便當,絕不去餐廳花錢吃飯」,這點若是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當然是很好,只是我個人是認為有些極端,其他許多省錢方式感覺也不適用於所有狀況,反正就是看看就好了。
其實胸無大志並沒有錯,是個人的選擇,我理解也認同,畢竟我們絕大多數人也都只是平凡人,本來就不是每個人生來就要當什麼大人物。但我比較好奇的是,如果每個月只賺能活著的錢,像上述例子說的:每個月一萬五可以活著,所以我每個月就只賺一萬五。不追求賺大錢、也不考慮任何辛苦的工作,也沒有打算購買任何保險(作者在書上說的),如果突然生病了該怎麼辦呢?或是突然有什麼意外發生?或是家人突然有需要用錢的要緊事情發生?如果電視壞了要換新?(OS: 乾脆不看電視?)醫療費用費用與物價都隨著時間上漲,而不追求高薪、每個月也都只賺剛剛好的錢過活,出事的時候該怎麼辦呢?
其實「靠少少的錢度日」是很不錯的理想,不過在現今高物價的社會實在是個難以實現的目標,導致書中提出的很多節約方法都讓我覺得有些極端,幾乎不可能達到(OS: 可以啦,如果我永遠不生病、親友家人不要有任何意外、也不會突然想吃大餐或旅遊的話)。書的後面還是有教導讀者要列出儲蓄計畫,只是我個人認為有點矛盾,如果要用最低限度的金錢快樂度日,又哪裡來的錢可以儲蓄呢?
總而言之,我對作者提出的簡約生活態度抱持保留和存疑的態度,許多省錢方式我認為是當作參考就好,畢竟每個人的狀況都不同,作者的方法不一定適用於所有情況;不過換個角度想,若是作為鼓勵考慮繭居生活的人,或許是很好的書籍,比起其他叫他振作的書來得實際。
書籍個人評比:★★✰✰✰
當然對書籍的評分是很主觀的,也很歡迎有不同想法的人一起交流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