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_ALBUM_老婆的書_240515_2.jpg

內容簡介:

你的「情緒」沒有錯,都是「想法」惹的禍!

每一種情緒,都是真實的自己。

坦然接受它,給予理解和撫慰,

它才不會一直悶燒而引爆人際地雷!

《給不小心就會太在意的你》《你不必和每個人都合拍》水導廣子醫師

教你活出不被情緒綁架的人生,守護內心的自由與平靜!

---我也不想那麼愛生氣,但就是管不住自己啊......

---碰上陰晴不定情緒化的人,要如何避免被掃到颱風尾?

情緒,是人類最自然的防衛反應。

遇到不合理的對待,你當然可以生氣;面對未知,不安會讓你更謹慎小心。

但可不要掉進「情緒化思考」的陷阱,讓自己越「想」越慌,越「想」越氣!

  • 被同事說「你怎麼連這個也不知道?」情緒就上來了,很不喜歡自己這麼容易生氣.....
  • 部屬沒做完我交代的工作就回家了,到底有沒有把我放在眼裡!
  • 老公襪子老是亂丟,提醒他還被說不要囉嗦小事,氣死我了!
  • 男友都要隔好久才回line,他是不是沒那麼愛我?好不安啊......
  • 朋友每次都把旅行訂房的事丟給我,這次忍不住發飆了,她竟到處說我情緒不穩定......

你也會這樣嗎?一旦事情亂了套,就容易陷入焦慮、氣憤或沮喪,被情緒化的龍捲風捲得亂七八糟,但發了脾氣又會懊惱、內疚?

或者,你覺得情緒化會影響工作和人際關係,所以會拼命壓抑忍耐,正面思考,認為這樣才是成熟的大人?

所謂的「情緒化」,就是一直被困在「情緒高漲」的狀態,無法冷靜地思考與行動。

然而,負面情緒本身並沒有對錯,它只是傳遞心理訊息的信使,在計畫被打亂、受到衝擊或狀況未明時,提醒我們尋求援助或保護自己。

在暗中搞怪,讓你不由自主膨脹、增值這些情緒的,是各種對號入座、放大解讀的「被害者意識」,以及因自我肯定感低不足對「正確」、「應該」所抱持的執念。認為「對方瞧不起自己」、氣惱「只有我這麼倒楣」、堅持「所有人都應該做到」......這些「情緒化思考」會使我們偏離原本的問題、造成溝通的障礙,而且重點是,對方不痛不癢,受苦的只有你自己!

想要解開人際相處中的情緒糾結,首先就要接納這些情緒是自然而有用的,坦承自己陷入了困境,才能有智慧地活用這些情緒症狀,努力應對眼前發生的事。

人際關係療法權威水導廣子醫師,以可親、精準的剖析,說明「情緒化」的成因,以及跳脫「情緒化思考」迴圈的方法,當你理解自己的情緒、感受到自己的堅強,就能學會讓情緒守護你,而不是困住你。

【拆除情緒地雷,先知道這些事】

  • 「情緒化」的背後,是「不想被輕視」的心情
  • 「有智慧地活用情緒」,不等於「正面思考」
  • 成熟不是「忍耐和壓抑」,而是「說明與傳達」
  • 寫「好友筆記」,換個視角療癒受傷的自己
  • 找出自己的「情緒地雷」,「刻意」繞過引爆區
  • 關閉「應該」模式,從「想要」開始出發
  • 傾聽對象要找「同理」的人,而不是「共情」的人
  • 不是無所顧忌、有話直說就叫「真性情」
 

讀後感分享:

前陣子因為有些心情不太好,就找了一堆關於焦慮、憂鬱、情緒的書籍來看,從圖書館借了這本《你可以生氣,但不要越想越氣》來看,這本書只有200多頁,文字淺顯易懂,十分容易閱讀,我花了約兩天的時間看完。

這本書解釋了何謂「情緒」和「情緒化」,以及人會變得「情緒化」的原因。簡單來說,情緒本身是沒有對錯的,情緒的存在是為了保護我們的心,使我們可以對於周遭發生的事物產生反應。

情緒的產生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但我們不一定要受情緒而左右。

而「情緒化」就是一種過度又偏離目標的自我防衛,「過度」是由於被情緒控制住,無法冷靜的應對與行動而導致反應激烈,而「偏離目標」就是指「方向錯誤」,也就是說,做出這些行為原本是為了保護自己,結果反而完全沒有發揮保護的作用,舉例來說:因為感受到不被尊重,所以情緒化地對下屬暴怒發火,結果反而更得不到部屬的敬重,還會被下屬冠上「脾氣差又難以相處」的臭名。

所以究竟要怎麼避免陷入「情緒化」的處境呢?第一步,接納並坦承自己的情緒。在我們成長的環境中,似乎總是被教導著要「否定自己的感受」,不能害怕、不要那麼容易往心裡去、不能哭、不要那麼小題大作......等等,似乎應該要一直都很正面,所以許多情緒在產生時我們就會下意識的壓抑,並告訴自己「不要這麼脆弱」、「不要這麼容易受傷」、「不要這麼愛生氣」...,導致這些情緒沒有被好好的重視,這本書教導我們的第一步,就是理解並告訴自己「我有這些情緒是很正常的。」並承認「我受傷了,我很難過。」或是「我很在意!」

「情緒本身是沒有對錯的。相反地,「重視自己的情緒」,才是讓自己不會陷入「情緒化」、「被情緒綁架」的重要前提之一。」---P.20

而我認為「表達」是這本書中不斷強調的一個重點,在接納並坦承自己的情緒後,如何「正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情緒是第二個重要的課題,如果是用發脾氣、摔東西、大吼大叫、怒罵...的方式來表達(發洩?),對方反而會感到莫名其妙,也會讓對方更不解你想要什麼,並因此在兩人之間產生隔閡,成為溝通的阻礙。將自己內心感到不安、寂寞、受傷的心情試著傳達出去讓對方知道,也能促進兩人之間的關係。

「坦承自己的情緒並確實傳達,才不會破壞關係。」---P.32

「與其『發飆』,『說明』更容易達成目的。」---P.56

而我很喜歡作者提到的一點---「不用說也應該知道」的成見,是阻斷溝通的大敵。這是我們很多人都會犯的錯,每個人都背負著各自的理由與壓力,在完全不同的家庭環境下成長,沒有人應該要知道「你所認定的理所當然」,若總是抱持著這樣的想法,當事情不如自己內心中的期待發展時,就容易爆發「情緒化」的反應。

以上是我整理出書中讓我比較印象深刻的內容,書中提出了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案例,來佐證作者的觀點,除了教導讀者如何避免陷入「情緒化」的處境,也描寫到在遇到他人「情緒化」的狀況時該如何應對,並保護自己的心不要受傷,確保自己不受對方的情緒影響。作者提出了一些簡單且在生活中實際可執行的轉換想法練習和指引,雖然不一定適用於所有的情境,但我相信若在生活中常常受到「情緒化」而困擾的人,還是可以從這本書找到一些對自己有益處的建議。讓我覺得比較可惜的是,書中的案例有點過於淺白,感覺都是點到為止而已,沒有真的很多很深入的解說和分析,但當作通勤或是睡前可以輕鬆閱讀的休閒書籍,還是很不錯的。

 

書籍個人評比:★★★

當然對書籍的評分是很主觀的,也很歡迎有不同想法的人一起交流喔~

arrow
arrow

    Polly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