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天地不仁,不擇手段。
法國文壇最高榮譽龔古爾獎得獎小說《天上再見》精彩完結篇!
被掩蓋的歷史,被遺棄的孩子。
自私的愛,人人為己。
若諸善有序,最後誰能得到救贖?
一九四零年,大戰一觸即發,納粹德軍即將進入法國。當年那名陪伴在愛德華與阿爾伯特兩名逃兵身旁的小女孩,路易絲如今長大成人。只是她不幸捲入一樁命案,醜聞逼得她在巴黎無處容身,卻在無意間發現母親生前留下的情書,當中的秘密令她震顫,世間像她孤身無依的人有多少?同一時間,往南方的路上,每日成千上萬的市民拉成一列迤長的隊伍,無人能夠預測這場浩劫何時會終止......
『到處都是臉,一張又一張的臉。這列綿延不絕的送葬長隊,成了我們難以面對自己苦難與戰敗的一面殤鏡。』
歷經十年,皮耶.勒梅特以三部曲的篇幅,描寫歷經兩次世界大戰的法國-表面風光,人性敗壞。萬眾期待的完結篇始於希特勒侵略荷比盧,直到占領巴黎為止。短短一個月內,法國境內湧現上千萬人攜家帶眷,從巴黎逃向南方的羅亞爾河區,成了西歐史上首次爆發最大規模的難民潮。作者更將敘事視角切換到社會底層的小人物身上,孤苦伶仃懷藏祕密的路易絲,嗜財如命的勞爾、秉性純良的加百列,為病中愛妻千里返鄉軍士長費爾南、身分神秘的騙子德希雷,他們各有各的道德模糊與生存智慧。皮耶.勒梅特以緊湊文字節奏帶出連環冒險,情節難以預料,高潮迭起,透過小人物的經歷,寫實地描繪了法國之殤。正如法國文豪斯湯達爾曾述:「一部小說猶如一面在大街上走的鏡子。」勒梅特的這面鏡子不僅顯現法國滿目瘡痍的悲傷與恥辱,也寫出了苦難靈魂中潛藏的人性與希望。
「十五天內有上千萬人走到街上,我覺得在當代歷史中,沒有可以與之相提並論的事件。而這件事又成為了一面鏡子,反射出我們每個人的真實。」---皮耶.勒梅特
法國年度暢銷十大暢銷書
法國《文學雜誌》年度選書
「假戰」---虛假信息漫天謊言,百姓家破人亡。
揭露法國近百年史上最黑暗的一頁
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令人欲罷不能。
「我真希望再多兩百頁,閱讀皮耶.勒梅特的小說,是一種享受!」---法國讀者拭淚推薦
『災難中的孩子』三部曲---向大仲馬致敬
首部曲《天上再見》
二部曲《燃燒的玫瑰》
最終曲《殤鏡》
讀後感分享:
終於看完皮耶.勒梅特這套『災難中的孩子』三部曲了,其中首部曲《天上再見》是我最推薦的一本,劇情豐富、結局淒美哀傷、後勁很強,而二部曲《燃燒的玫瑰》的故事主要是復仇,我個人認為相較於第一集,劇情和結局都比較沉悶平淡,故事走向也很好猜測。而最後一集《殤鏡》到底要不要閱讀讓我掙扎了許久,最後還是敗給了自己的強迫症,硬把它讀完了。
這本《殤鏡》的焦點在於路易絲-在第一集《天上再見》中,那位陪伴在兩位逃兵身邊的小女孩,長大成人的她始終活在憂鬱母親的陰影下,她不理解她的母親為何終日鬱鬱寡歡,直到有一天她發現了母親生前與其祕密情人的情書,為了更加了解她的母親,她緊抓著母親留下的絲絲線索,隨著逃難的人潮離開了巴黎,踏上了一場冒險。而其他角色-意外與軍隊走散的勞爾與加百列、一心想著愛妻的軍士長費爾南、還有四處流浪的江湖騙子德希雷,在戰爭期間,他們都各有各的生存之道。故事的視角就在這幾個人間不斷的切換,帶領讀者透過不同的角度與眼光看待這個因戰爭而滿目瘡痍的法國。隨著劇情推進,最終等待著他們的結局又是什麼呢?
《天上再見》、《燃燒的玫瑰》與《殤鏡》雖說是三部曲,三本書的人物也互相有一點點關聯,但故事都是獨立的,情節並不連貫,分開閱讀或是間隔很久再閱讀續集也不會有太多影響。這三本書就是橫跨了一戰至二戰期間,幾個法國底層小人物努力求生的生命故事,但或許戰爭離我們這世代的台灣年輕人都太遙遠了,有許多感受僅能靠想像,沒辦法如同法國人那般的感同身受。
書籍個人評比:★★★✰✰
當然對書籍的評分是很主觀的,也很歡迎有不同想法的人一起交流喔~
延伸閱讀~皮耶.勒梅特相關著作書籍分享~
第一集《天上再見》
第二集《燃燒的玫瑰》